機構編制云平臺建設(云上編辦)是中央編辦運用“互聯網+”新思維,將機構編制管理的相關業務工作與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全新應用。這是推進機構編制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有益探索。今年5月,中央編辦域名中心批復將我區作為機構編制云平臺應用試點地區,我區正式成為全國首批5個省級應用試點地區之一。同時,北海市、崇左市、百色市和賀州市先后獲批為先行試點城市。通過參加培訓和學習相關文件,我們深感搞好編制云平臺建設工作責任重大。經過反復思考研究認為,只有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充分認清形勢,理清思路,明確任務,壓實責任,抓好方案落實,才能保證試點工作的圓滿完成。
一、充分認清機構編制云平臺建設的意義,積極適應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機構編制云平臺建設是中央編辦加快機構編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部署,主要依托中編辦的技術、人才和資源優勢,為各級編制部門日常管理提供硬件和軟件支持,促進編制工作邁入大數據時代,實現信息共享的創新舉措,具有非凡的意義。
建設編制云平臺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當今時代面臨的信息浪潮,各行各業正在進行的信息化建設形勢,“互聯網+政務服務”越來越成熟,并被人們所熟知、所接受。機構編制管理不能停留在過去和原地,更不能當旁觀者,必須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特別是要與中央和國務院要求接軌。中央編辦域名中心為我們搭建了平臺,提供了條件,正是好時機,不能落后于時代發展。
建設編制云平臺是完善精細管理的需要。精細管理已成為政務信息化的大趨勢,機構編制信息化建設必將刷新機關事業單位干部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增強各部門精準管理意識。結合機構編制云平臺應用試點,探索建立“互聯網+機構編制管理”新模式,促進機構編制資源的精細化管理。應用試點中探索“三定”方案和權責清單的結構化管理和動態調整機制,探索機構編制資源管理標準和編制資源動態管理模式,可以深化機構編制資源配置結構性改革,將有限的編制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最終實現綠色發展目標。
建設編制云平臺是創新發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機構編制云平臺是中央編辦為適應機構編制業務的重大轉變,運用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探索“互聯網+機構編制”管理新模式,實現機構編制業務信息化規范化科學化的具體實踐。我們必須抓住機構編制云平臺應用試點建設的有利時機,主動作為,穩步扎實推進應用試點各項工作落實,提升信息化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嚴控機構編制總量、盤活機構編制存量、優化機構編制結構、提高機構編制資源效率等機構編制管理方面的支撐作用,促進機構編制與各市直有關部門的政務數據聚集、共享、融合與業務協同發展,提高機構編制管理科學化水平,著力構建“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的機構編制管理新機制,為全市經濟調結構、促發展提供服務保障。
二、客觀評估面臨的形勢和實際問題,把握平臺建設的四個重點
建設云上編辦面臨的困難和矛盾是不能忽視的。有的思想陳舊,觀念滯后,有畏難情緒;有的部門間協調難度大,不愿做耐心細致的溝通工作;有的單位支持力度不夠,解決問題的措施不堅決等。作為市縣級,當前機構編制云平臺建設最難的除了“三缺”,即缺技術、缺人才、缺資金外,我們面臨的其它困難和制約因素也是必須要考慮的,需要認真把握工作重點和解決主要矛盾。
重在觀念轉變。編制管理工作在十八大以來已經實現了重心轉移,逐步從日常編制管理轉為重點領域改革,從編制的調整到職能的優化整合,從協調關系到資源決策,從相對靜態到絕對動態等轉變?;ヂ摼W的廣泛應用與經濟社會的形勢發展,倒逼著政府機關作風的巨大轉變,同時推動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特別是政務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應用系統的多樣性和工作時效性逐步提高,要求編制部門必須從按部就班轉變到改革創新上來,摒棄不合時宜的觀念和老辦法,真正與潮流和大勢接軌。機構編制云平臺建設,是創新機構編制管理的重要甚至是關鍵環節。作為編制管理人員不能還停留在過去的老觀念老辦法老方式上面,必須加緊對電子政務和機構編制信息化知識方面的學習,與時俱進緊跟國家發展和信息化建設步伐,落實好中央編辦的決策和信息發展中心的部署,不落后于時代與潮流。
重在制度健全。機制是管長遠和最根本的保證。在借力中央編辦域名中心技術人才隊伍保障的基礎上,要健全人員組成、需求梳理、平臺建設、資源整合、業務培訓等系列配套相應工作機制,建立日常工作聯系、工作調度和定期通報制度,督促跟蹤了解,通報工作進展情況,確保云上編辦應用試點工作順利進行。特別是在平臺運用中,要建立規范的運行秩序,明確的責任分工,高效安全的管理制度。
重在人財保障。人員是第一位的因素,在抽調保障人員到位開展工作的基礎上,要重點加強物質條件的保障。購買軟硬件設備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研發和應用系統相應需要技術和人才隊伍,建設難度是需要考慮的。雖然中編辦在“三缺”問題上給予支持,有了硬件配置、軟件系統和技術人才隊伍,但必要的物質條件也要滿足。要根據試點建設工作量、人工成本、系統運行維護保障等統籌考慮經費預算,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將建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拿出相應資金購買相關設備,加強相關業務的培訓,為機構編制信息化和云平臺建設奠定人才和物質基礎,保證試點單位工作正常進行。
重在安全防范。要把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強化信息安全管理,作為首要保證來考慮。加強平臺管理,在系統使用、信息公開、數據錄入等方面,要嚴格按照國家保密要求執行,嚴禁將涉密信息錄入上傳,把好信息公開的審核關。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各種信息安全措施,及時防控安全風險,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技術能力。
三、分步驟落實云平臺建設實施方案,突出搞好五個方面的具體工作
推進機構編制云平臺建設,有許多具體繁雜的工作要做,要抓好主要工作的實施,把握好工作重點,提升建設效能。各地編辦在推進過程中,面對試點工作任務繁重、人少事多矛盾突出,業務不熟悉錄入速度不快、質量不高等諸多問題時,要不等不靠,拓寬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想方設法推動試點應用快速展開,抓住這次機構編制云平臺試點契機,加速推進信息化建設。
搞好調研,制定完善方案。試點建設,方案先行,籌備為要。在制定方案前,要對自身面臨的形勢和困難條件進行調查、分析和研判,結合中編辦要求和自治區部署,擬定本市、縣區的建設方案,既進行全面謀劃,又要突出重點,把住關鍵,為分步驟分階段性實施定好目標,細化任務分工,使實施方案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突出云平臺試點工作信息資料收集整理和數據錄入等目標任務重點,實施中做到集中人員、集中精力、集中收集、集中審核、集中錄入、集中反饋,組織領導保障到位、操作人員保障到位、時間精力保障到位、經費設備保障到位、合作協調保障到位、資料安全保障到位,確保試點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搞好培訓,提升操作能力。信息化建設人才是最根本的決定因素,要重視和加快培養、培訓。各地編辦要務實組織業務培訓,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做好與中央編辦、自治區編辦業務培訓的銜接,同時合理安排時間節點,制定培訓方案,印發培訓計劃,提前下發通知,做到培訓人員明確、內容清晰、要求具體。要通過選拔、招用等各種渠道(包括花錢購買服務和技術)培訓信息化建設人才。在自治區編辦組織培訓基礎上,市本級也要適當組織培訓,或者邊錄入邊培訓,邊操作邊培養,適時組織有關人員赴先行試點兄弟省市編辦學習取經。
搞好錄入,抓好數據梳理。數據錄入是平臺建設非常重要的一環。首先,明確工作流程。要提前著手,以歷年機構編制文件為數據基礎,全面理順部門歷史沿革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責任清單、權力清單等相關材料,制作明細表格。然后,制定并細化數據采集工作方案,印發數據采集通知,為迅速開展數據采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其次,整合工作力量。針對大多數單位專業人員少、工作力量薄弱的問題,大部分編辦主動選調各單位或者各級編辦業務骨干集中編入信息采集小組,整合工作力量,統一收集各單位文件資料,統籌推進工作開展,既加快了信息錄入進度,又保證了工作質量。第三,嚴格數據審核。在數據錄入過程中,建立“誰錄入、誰負責”、“誰審核、誰負責”的工作機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證了數據質量。同時,對各單位報送的信息數據分門別類進行梳理,采取分工負責、專人審核、嚴格把關的方式,確保采集信息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搞好協調,理順部門關系。加強與相關單位的溝通協作,主動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廣泛宣傳中央編辦與信息發展中心關于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有關政策,大力宣傳機構編制信息化、互聯網+機構編制和云平臺的廣闊前景,深入宣傳利用大數據推進機構編制業務的重大功能。讓大家了解打造云上編辦,用機構編制云平臺產生的倍增效益,用信息手段提升機構編制業務水平。讓每一個編制人都成為宣傳員,同時也增強我們自豪感。
搞好應用,發揮平臺效益。在推進“云上編辦”試點地區中,都建立了行政服務中心,與機構編制云平臺的行政審批系統進行對接,就能對公眾辦事的滿意度、評價、辦事效率等進行數據研究,進而開展分析,實現從過去對機關單位履職情況的定性靜態描述向定量動態分析的轉變。要逐步實現機構編制顆?;芾?,從機構職能入手,對權力和責任事項進行顆?;?,放在網上,形成事項辦理的數據流。通過對數據流的分析,能夠得出職能的履行情況,給出評價,反過來再對前面的事項進行動態調整,形成從標準到流程再到評價的閉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