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是什么呢?跟網站有什么關系?除了解析網站還有什么用?在保障網絡安全方面有什么作用呢?一個網站只能有一個域名嗎?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有哪些特性呢?
......
雖然大家接觸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時間已經很久了,可面對這些問題,也許還有些小伙伴“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康寶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域名的知識,科普一下域名的來龍去脈,說一說咱們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有哪些特性,在我國推進網絡強國戰略中發揮著哪些作用。
1、為什么要有域名?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發展,網站、微信、微博、APP等互聯網應用已經普及開來,這些應用都是分散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的,就好比現實生活中的商店、超市、醫院、政府等在現實空間中一樣。這些應用都儲存在全球各地的一個個服務器上,那么該如何找到這些地址呢?每個互聯網應用在服務器上都有獨立的IP地址,是很長的一串代碼,查找起來非常不方便,而且也不好記憶,不利于互聯網的發展。
于是,域名就產生了。就好比你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去找你要找的地址,是記門牌號碼方便呢?還是查找導航全球定位的經緯度坐標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域名也就相當于這些互聯網應用在網絡空間里的門牌號碼,哪個街道多少號,清楚好記,方便您準確鎖定上網的目的地。
可以說,域名在網絡空間里無處不在,是解析網站的紐帶,也是準確鎖定應用的樞紐,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不止是網站要有域名,APP應用等背后都是靠域名來支撐的,雖然公眾都看不見,但域名的作用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域名,那么就會在網絡空間里“兩眼一摸瞎”,不僅找不到您要訪問的應用,還會掉入大大小小的“陷阱”中。
2、域名有哪些分類?
如果把域名比作門牌號碼的話,自然就是和地圖導航分不開了。由于互聯網發源于美國,之前域名一直是英文標注的,就好比導航地圖、街道、門牌號都是英文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早就實現了全球化,每個國家的互聯網都快速發展,特別是像我國已經成為全球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如果還用英文域名,就好比是在中國的大街上,翻著英文地圖,那指定是找不對地方的。所以,近年來,國際上也通過了其他語種域名的開通,現在中文、法文、阿拉伯文、印度語等都可以有本國語言的域名,既方便本國民眾識別,也有利于發展本國的互聯網事業,掌握互聯網的話語權。
此外,由于域名解析的網站主辦者身份不同,每個域名的屬性也是不同的。比如,我們在大街上都會看到超市、網吧、交易所、學校、醫院、政府機關等不同的機構,都有不同的牌子進行標識。同樣對于域名來說,也分為商用類和公益類,這樣才方便公眾進行區別,有利于公眾能第一時間分辨網站的屬性。在國際上,像美國、英國等國家都要求電子政務類的網站都必須要使用專門的域名。就好比在很多地圖上,政府機關名字用紅色字體,用專門的符號進行標識一樣。我國從2008年開始,就開始致力于推動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專屬域名,也就是我們的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
3、域名和網站、網絡安全的關系?
通過以上康寶的解釋,大家應該對域名的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其實很簡單,就好比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地圖導航、門牌號碼一樣,如果不是自己國家掌握,怎么能放心出行呢?
域名作為基礎的功能就是解析應用,不止是網站,還有APP等,只要需要對互聯網空間里的信息進行導向,背后都是由域名進行支撐的,這是保障網絡安全最基礎的手段。比如用英文域名導向了一個釣魚鏈接,有的公眾不懂英文,打開了就掉入了網絡陷阱中,電腦上的信息被竊取,這也是為什么國外安全事件的頻度遠低于國內的原因,就是因為人家的“地圖”方便識別。此外,如果一旦導航出現錯誤、門牌號碼混亂,大家胡亂駕駛,就會造成交通癱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網絡安全事件。
域名是唯一指向的,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站的規模越來越大,互聯網應用包含的信息也越來越多,很多時候,網站并不是只有唯一的地址。每個網站都是由很多網頁構成,像大型網站更是有很多子網站構成,這樣一來,每個網站的子站、欄目和頻道同樣需要域名進行引導,這樣就將代表各個機構的子站、欄目和頻道與域名進行準確對應,形成一對多的關系,例如:京東商城一個集成網站下設大量的子站和子欄目,其獨立域名就有2600個,是1對2600的關系。
此外,大型網站從運行安全角度考慮,其子站、欄目和頻道中涉及更多的存儲節點,都需通過域名來引導,以確保從技術層面分別獨立,避免牽制,不受影響,各自發揮作用,使得整個網站體系更加安全、穩定、高效。用一句我們老百姓經常說的話講就是“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如果籃子摔了,那么雞蛋就都碎了。同樣,對于大網站來說,假如該集成網站僅有一個總的一級域名,其子站、欄目和頻道全部使用二級、三級域名,一旦這個總域名出現技術故障、遭受黑客攻擊或者存在權屬糾紛,皆會造成“火燒連營”的后果,整個集成域都會全部癱瘓,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就在10月底,美國因DDos攻擊導致大半個互聯網癱瘓的事件已引發了整個互聯網行業的震蕩,就是因為對域名的保護不周引起的。
習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隨著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網絡安全,特別是政務安全,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就發揮著更加關鍵的作用,像國務院的網站—中國政府網,就擁有16個中文域名和1個英文域名,目的就是要把網絡安全牢牢掌握在我國自己的手里。
2014年5月,中央網信辦印發了《關于加強黨政機關網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網辦發文〔2014〕1號),要求黨政機關使用“.gov.cn”和“.政務”結尾的專用域名,以確保網站基礎設施安全。2015年9月,公安部、中央網信辦、工信部與中央編辦聯合印發《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互聯網網站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公信安〔2015〕2562號),要求機構編制部門加強網上名稱管理。2015年10月,公安部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牽頭會同中央網信辦、中央編辦、工信部專題部署開展全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互聯網網站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要求進一步建立完善網站安全保護工作機制,落實網站開辦審核、統一標識、安全監測、網站群建設等綜合防護措施,全力確保網站安全穩定運行。
這樣一來,大家就明白了,為什么我國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網站必須要注冊政務或公益中文域名了,這是政務網絡安全的保障。
4、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的新發展
近來年,隨著域名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作為公眾接觸互聯網應用最基礎的工具,其重要作用已經不僅僅是網站解析那么簡單了。像taobao.com、jd.com等商業域名,已經成為企業品牌在網上的身份標識,成為其知識產權的一部分。京東購買jd.com的域名就花費了300萬,除此之外,天價域名的例子屢見不鮮。同樣,對于政府機關來說,政務網站就是一個單位在網上的臉面,也是權威身份的體現,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就是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在網絡空間里的身份標識。2008年至今,中央編辦先后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部門,印發多個文件,對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網站身份進行管理,就好比是對機關單位在網上的辦公大樓、辦公窗口進行認證,實名登記,在查處山寨政府網站、野雞大學、非法醫療網站、電信詐騙等事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由于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經過各級編辦審核認證,具有唯一指向性,就好比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地址都有一個門牌號碼一樣,每個機構在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信息庫中都有唯一的全稱域名相對應,哪些地區有哪些機構,哪些單位,都可以一清二楚,被天然地被賦予了機構身份的管理屬性。
在實現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全覆蓋”之后,這就相當于為機構單位在互聯網空間內賦予了唯一的電子身份識別代碼,也就是實現了機構在互聯網空間內的“賦碼”,形成機構動態、準確、實時的電子信息庫。以中文域名為基礎,將審批事項編碼、權力事項編碼、責任事項編碼、機構編碼、編制編碼和職數編碼“六碼合一”,在此基礎上建設機構編制業務核心系統,與各地行政服務中心、各機關單位辦事系統等相結合,就能實現職能職責管理科學化、權力和責任清單顆?;?,再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進行數據分析,就能對機構的績效、職能進行評定,從而創新機構編制管理。
可見,隨著技術的發展使得中文域名從網站解析手段發展成為機構身份認證的管理手段,已經演變成為對機構身份認證、權力和責任清單監測、行政審批事項監測等一整套解析體系的管理手段,是實現機構編制部門對機構在互聯網上的全方位自動監測的基礎。
結語
經過康寶為大家的解釋,大家應該很清楚的了解了政務和公益中文域名的重要作用了,我們這兩個域名可不是隨隨便便誰都能注冊的哦!不僅能保障政務網絡安全,還能進行機構身份認證,去偽存真,防止假冒,更是新形勢下創新機構編制管理,支撐政府轉型的重要手段。